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奇闻怪事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梅根事件——信息时代衍生的网络暴力,比现实更为黑暗的残酷人性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6-10-24 16:05:05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梅根事件是网络暴力的代表性事件之一,网络的舆论虚假在这时间里毫无保留的体现了出来。一位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少女,却因受到他人的侮辱,而选择了离开人世,到底是人性的残酷,还是社会的冷漠呢?

在美国由于一个女孩的死亡引起了全美的轰动,其原因就是网络暴力所导致的,这个十三岁的少女梅根,由于无法忍受来自网友的恶意辱骂在家里面自杀了,虽然说这个网络事件的发起者已经被揪出来了,其实是一位中年的妇女,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并没有对这种事件进行判定,这个女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由于这个妇女的信息被人在网络上公布了出来,于是这个妇女也被网络上的人天天喊打,不仅丢失了工作,自己也整天不敢出门,后来这个事件就被称为了梅根事件,但梅根事件其实就是一种网络暴力事件,表明的也是现代网络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挑战,本文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梅根事件的起源以及网络暴力事件下的现实生活。

一、梅根事件的过程

13岁的梅根是提娜的女儿,她很脆弱,身体有点超重,情绪一直不太好。提娜说,上三年级时,梅根就开始讨厌自己,开始谈到自杀的话题,经常沮丧及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每周进行定期咨询并接受接续的治疗。梅根曾央求了几个月的时间,最后母亲才同意她在MySpace上申请了一个帐户。母亲想,让女儿通过网络交朋友也许是不错的,毕竟梅根还是个敏感的女孩,很需要感情交流。可是正因为如此,梅根在心理上才非常脆弱。

后来,梅根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乔希的16岁英俊男孩,乔希说她很漂亮。可是,这个乔希压根就不存在。她是梅根一个朋友的妈妈虚拟出来的,与她们家只隔了四户人家。劳丽·德鲁是梅根一个同学的母亲,与梅根住同一街区。她在MySpace网站上创建了一个用户,谎称自己是名叫乔希·埃文思的小男生。她和她的女儿一直通过网络捉弄梅根,让她认为这个叫乔希的男生喜欢上了她。

六周之后,乔希突然变脸,说她卑鄙,朋友们都觉得她很肮脏。很多其他的人也加入了这场网上暴行,骂她“肥婆”,“娼妓”。多个女生也自称是乔希,通过MySpace网站给梅根发信息,称很讨厌她,并不断地羞辱她。这些据称不明就里的女生不断跟贴残忍地落井下石。

一开始,13岁的梅根开始还击,用她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话来回敬污辱她的那些人,可是这些却招致了对方变本加厉的报复,更加恶毒的咒骂透过网络铺天盖地地袭来,梅根脆弱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劳丽·德鲁

“妈妈,这些人太恐怖了!”一次打电话时,她对着话筒抽泣着跟母亲说。打完电话后一个小时,这位13岁的小姑娘就跑进卧室在壁橱的横梁上用皮带自缢身亡。

二、梅根事件的影响

当然,这个恶作剧引发的悲惨事件只是一个个案,大部分的母亲都不会这样做,而极少青少年会像梅根一样寻短见。可是梅根的悲剧却是网络暴力的一个血淋淋的个案。就在梅根所在的镇上,青少年们都说喜欢使用网络,有些人的确通过这个绝佳的途径威逼其他人。而有些孩子则担心自己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加害对象。“一旦上了MySpace,你被像掉进了一个陷阱里,”12岁的西中学校七年级学生詹克说,“你会全神贯注地跟着网上的情势发展,竭力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消息的传播。”这个学校也是梅根生前就读的学校。

就像梅根案一样,受害人经常受到隔离,可是从来没有免于受到伤害,“在受害人的眼里,整个网络世界每个人都反对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来保护他们,”明尼苏达州大学教授沃尔特说,“网络暴力行为并不仅限于青少年在学校里的那段时间。他们根本无处可逃。”梅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群对网络暴力的重视,虽然说国家依然并没有出台针对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网络暴力的存在是对我们人类现实生活最大的一个挑战。

三、梅根事件的社会危害

危害一: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

危害二: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

危害三: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网络暴力冲击人自身的防卫系统,原本符合社会伦理、符合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扭曲。原本提倡的辩证法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完全被忽略,事情变得只有两个极端,非A即B。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过于绝对化的观点,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违反道德的事,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危害四:网络暴力事件加速个人信息的泄漏,引发社会恐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2012年4月半月谈对公民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进行了网络调查,参与人数4142人。其中对于个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状况,40%的人偶尔有信息泄漏的状况,仅15%的人极少遭遇此情况,且15%的人对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由此可见,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漏状况,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体的切身利益,个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发不安情绪。

相关推荐

揭秘翁美玲为什么自杀真相(内附翁美玲死亡现场照片)

揭秘中泰灵异大师斗法真相,被网络小说所误导的对越自卫战争

日本变态食人狂魔佐川一政吃掉女学生至今仍逍遥法

相关文章: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奇闻怪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