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副标题 法国3.6万年前石器时代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英国《每日邮报》6月22日报道,1994年在法国东南部发现的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日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已知...
奇闻指数:530点击查看全文 >
同类动物相互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老鼠和北极熊同属于哺乳动物,但在外表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恐龙之间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巨大的雷龙靠四肢缓慢地行走,从鼻部到尾端足有10节车厢那么长;而秀...
奇闻指数:1356点击查看全文 >
Sima de los Huesos遗址的17号头盖骨 据EurekAlert!:研究人员分析了从一个单一的挖掘遗址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批古人类物种化石,它们可为尼安德特人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线索。他们在这些化石中确认了源自尼安德特人...
奇闻指数:486点击查看全文 >
Schoningen如此不寻常,它令考古学家用疯狂的方式去思考,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去解释它。 在煤矿进行的长达几十年的挖掘工作揭示了早期人类狩猎和使用先进工具的证据。 在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沉寂小镇之外,汉诺威...
奇闻指数:1043点击查看全文 >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最新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普尔加托里猴的化石骨骼揭示了这种灵活的小动物大多数时间都在食用水果和攀爬树木。这些化石是首次发现普尔加托里猴头...
奇闻指数:991点击查看全文 >
【丝路遗珍丝路精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联通西域的第一步,13年后,张骞历尽艰辛和磨难,只身返回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
奇闻指数:561点击查看全文 >
在新疆东南部,罗布泊和曾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直是探险者和科学者的乐园。有关罗布泊地区古文明兴衰、民族迁移融合及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关系,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发生在这...
奇闻指数:990点击查看全文 >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是一种长4.8米,重量可达900磅(约合408公斤)的巨大鳄鱼,属于森林鳄(Dyrosauridae)。它们拥有钝状的吻,咬力惊人,以巨大的龟类和蛇类为食。在恐龙灭绝几百万年之后,有一种森林鳄科物种在远古...
奇闻指数:1375点击查看全文 >
据媒体报道,人类学家在人类的摇篮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挖掘出了两英寸长的人类头盖骨碎片。研究发现,食肉行为有助于人类发展,含有蛋白质有助于大脑的生长发育。 被发现的头盖骨属于一名两岁大的小孩,...
奇闻指数:379点击查看全文 >
据国外媒体报道,远古时期,恐龙一直是地球上的统治性陆地动物,直到6500万年前小行星的撞击而导致灭绝。然而恐龙究竟是像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的温血动物,还是类似爬行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冷血动物呢?...
奇闻指数:768点击查看全文 >
一片墓群的意外出现,让原本就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批文物的重现天日,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集结一睹真容为快;一堆猜测的纷至沓来,无疑再次为古城加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究竟这里生活过...
奇闻指数:1431点击查看全文 >
上新世札达盆地生态景观复原(Julie Selan绘) 北极狐的起源与扩散(王晓鸣供图) 西藏札达盆地的邱氏狐化石(王晓鸣供图)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4年6月11日,英国《皇家学会报告B:生物科...
奇闻指数:482点击查看全文 >
一种生活在5亿多年前的无颚小鱼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早期脊椎动物的珍贵信息。 研究人员11日描述了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伯吉斯页岩层中以及其他地方挖掘出的约100个小鱼化石标本,其中许多保存完好,显示了后...
奇闻指数:417点击查看全文 >
经过近8年持续不断的野外考察与发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团队在云南曲靖市麒麟区潇湘动物群,发现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的硬骨鱼。 现有的证据显...
奇闻指数:511点击查看全文 >
10日拍摄的郁南县河口镇磨刀山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人员近日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和罗定市境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遗址,採集到包括手镐、手斧在内的200馀件石製品标本,年代最早至旧石器时代早期。据介绍,这是广...
奇闻指数:671点击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