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栖霞山发现疑似“圆通精舍”遗址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2-11-14 10:06:54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继发现可能是用于建造乾隆行宫的精美龙凤石雕后,昨天,栖霞山风景区又发现了一尊落款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石碑。专家考证后认为,此处很可能是为纪念明代高僧兴善法师所建的“圆通精舍”所在地。

  现场:

  碑体区域是

  “圆通精舍”遗址

  记者在栖霞山现场看到,碑额宽90厘米,高60厘米,厚度23厘米,碑额的阳面中间位置镌刻“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记”,周边刻有三只在祥云中飞舞的仙鹤,碑阴面中间镌刻“部府帖文”文字,其周边以及碑额的侧面也同样镌刻着祥云图案,非常精美。

  而碑座呈正梯形,下边长100厘米,上边稍短,高度42厘米,厚45厘米,上面有卷草纹饰,碑额的最下面和碑座的最上面各有一个凹槽,应该是便于与碑体安装在一起而留的榫头。中间的碑体已不完整,宽度66厘米,高度100厘米,两面都刻有文字,碑的四周还刻有精美的花纹。

  碑体分阴阳两面,都有文字,但由于破损,部分碑体已不知所踪,造成碑体上的文字记述断断续续,很不连贯,解读起来非常困难。但从尚存的碑体文字记载来看,碑的阳面“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记”,讲述的是当时为了重建圆通精舍的缘由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而碑的阴面“部府帖文”应该是当时的政府为建“圆通精舍”所发的告示和公文。因此,此次发现碑体的区域应该就是当时栖霞山“圆通精舍”所在地。

  专家:

  “圆通精舍”

  为纪念兴善法师

  既然是重建圆通精舍,那之前它肯定就已存在,后来又被毁坏。那么,之前是谁修建,又是为何而建?

  据“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成员之一张智峰先生查证,圆通精舍又被称为“观音庵”,是素庵法师为纪念明代的兴善法师而建。

  张智峰说,栖霞寺在历史上多次被毁废。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有一位兴善法师来到栖霞山,将毁废的栖霞寺逐步恢复,在隆庆二年(1568年),兴善法师离开栖霞寺,住持天界寺,隆庆四年(1570年)圆寂。

  据《栖霞小志》记载,明代高僧素庵法师在南京栖霞寺讲经十年,广受欢迎,弟子云集,他在寺院的西边建了一座庵,庵名初为“观音庵”和“大士殿”。据专家考证,兴善法师被称为“圆通大士”,观音庵就是为了纪念兴善法师而建。当时在观音庵建造时,殷迈(居士,曾官至礼部侍郎)等人还为兴善法师建造了一尊像,特意从滁州送到栖霞山,为供奉兴善法师尊像,所以后来观音庵又更名为“圆通精舍”。

  释疑:

  何时被毁?

  何时重建?

  栖霞山的宝贝不少,舍利塔身檐下的飞天浮雕、清代龙凤雕刻石构件……最近栖霞山为何频繁发现文物,让市民感到非常好奇。

  栖霞山风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栖霞山被专家称为“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南京六朝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见证地,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与佛教相关的,栖霞山历史上的庵、庙、堂有20多个,其中多数被毁于战火,好多石碑和石构件都埋在泥土之中。最近,栖霞山清理周边环境,从土中挖到不少“宝贝”。

  圆通精舍在历史上也被毁坏过。记者了解到,《摄山志》记载,明按察副使吴郡冯时可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四月《游摄山栖霞寺记》中说:“由纱帽峰至观音庵,则节公所筑精舍,门外有施食台。”节公,即素庵法师。此外,明礼部尚书丹阳姜宝作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游摄山栖霞寺记》说:“稍上为新创建观音庵。”由此可见,观音庵毁坏和重建的时间,应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与万历十七年(1589年)之间。

  令工作人员好奇的是,圆通精舍碑记上为何会有“部府帖文”?专家分析,当年圆通精舍灵应圣殿重建,再加上素庵法师等人乐善好施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关注,所以礼部和应天府发帖文。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教授表示,下一步,景区也会先将发现的全部碑体集中保护起来。

  南林大发现

  46座多朝古墓

  去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工地发现徐达第六代孙、锦衣卫指挥徐君叙的夫妇合葬墓,出土众多精美文物,引起轰动。近日,考古部门在这座墓旁边又发现一座不小的古墓群,共有46座。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考古奇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