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水洞沟史前热处理石制品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3-04-15 09:42:52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摘要: 室内实验燧石标本热处理前后对比:(a)热处理前,(b)热处理后。(周振宇供图) 水洞沟12号地点热处理石制品。(周振宇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对宁夏水 ...

  室内实验燧石标本热处理前后对比:(a)热处理前,(b)热处理后。(周振宇供图)

水洞沟12号地点热处理石制品。(周振宇供图)

水洞沟12号地点热处理石制品。(周振宇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对宁夏水洞沟遗址出土石制品的观察、模拟实验、实验室检测和显微观察,证实水洞沟存在距今2万多年的热处理石制品。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反映了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及生存策略。水洞沟是东亚地区首次发现存在热处理行为的遗址,热处理石制品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区域内热处理研究的空白,扩大了热处理技术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为热处理技术传播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我们解读与之相关的现代人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4月7日科学通报58(9)在线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水洞沟遗址位于银川盆地东部边缘,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东28公里,行政区划属灵武市临河乡。水洞沟遗址2号地点主要文化层的时代为距今2.9-2万年之间,热处理标本来自遗址第1至第4文化层,主要集中于第1文化层,距今2万年左右,而发现热处理标本的12号地点文化层的时代为距今1.1万年左右。

  旧石器考古学中,热处理特指针对石料进行加热、保温、冷却处理改变石料的表面及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原料质地、颜色,以满足古人类在应对不同环境时日益增长的石器制作技术需求,以及人类脑演化到一定阶段产生颜色认知,而导致的对象征性物质、装饰品等的需求。因此,对石制品热处理的探讨与研究成为了解读史前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状态的重要线索。热处理技术反映了古人类对石料的深度利用,是现代人行为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对热处理行为的判断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类对石料的选择与认知能力、石器打制技术的发达程度、利用与开发资源的能力,据此阐释远古人类行为模式,乃至推测早期社会组织行为。

  据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发现人类最早有目的地用火对石料进行热处理是在南非南部海岸的Pinnacle Point遗址,在该遗址16.4万年和7.2万年前的文化层中发现的经过热处理的石制品表明人类早在十几万年前就开始有目的地对石料进行热处理,并已经熟练掌握了针对硅质岩类进行系统化的热处理以达到改变石料性能的技术。此外,非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也都发现了热处理石制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热处理技术已经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区,除上述区域外,美洲大陆、西伯利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区也都发现了热处理行为。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考古奇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