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自然之谜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5-12-30 07:57:43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从很久很久以前的“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到“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再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有些“神曲”就像病毒一样侵袭你的耳朵、整天回旋在你的脑子里。

西方将这种现象称作“耳虫”(earworm):脑子里满是一首歌的旋律,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来,走哪儿跟哪儿。
根据国际音乐理解与认知大会的数据,91%的人每星期都会至少有一次的“耳虫上脑”经历,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都会,每次时间一般会持续八秒钟。
科学家对这种现象也感觉十分迷惑,但研究起来却难度很大,因为没有办法能确定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被“神曲洗脑”。
纽约大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教授大卫·珀佩尔表示,所谓耳虫发作有很多诱因:记忆、特殊环境、甚至是偶然的环境刺激。他认为可能是某个地点、或者是能激发人某种强烈情感的情形让人突然想起某首歌。

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环境并不是第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伊丽莎白·玛格丽丝是美国阿肯色大学音乐感知实验室负责人。她认为,耳虫现象可能和音乐如何影响人脑的运动皮质层有关。当人听音乐的时候,人脑的这个区域活动增强,尽管人可能还坐在那儿不动,脑海里已经“动”了起来。
反复听一首歌也会“孕育”耳虫。整体来看,只有10%的听歌时间听的是新歌。当一首歌听了四到五遍以上,一般人都能对曲调熟悉起来,能感知到一个音符之后是什么音符。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詹姆斯·克莱瑞斯研究音乐对记忆的影响。他认为,乐曲的结构是决定“洗脑指数”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简单、重复甚至多少带一些“不和谐”色彩的曲调更容易被大众熟知,也就是人们平时说的“上口”。
瑞士卢塞恩大学应用科学与艺术系的研究人员曾分析了50多首流行歌曲,被不同人提到三次以上的曲调被认定为“耳虫”。结果发现,耳虫曲调中的音符节拍通常较长、音程较小,不懂得乐理知识的人可能会不明觉厉,这两个特点在艺术家看来非常容易理解,即有这两个特点的乐曲难度低、唱起来更容易。
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在疲惫、压力大或是愣神儿的时候容易脑子里唱歌,平日比较神经质、有轻度强迫症的人更容易耳虫上脑,持续时间也更长。
90后女毒枭叶乔,身世凄惨疑
世界第一女海盗王,郑一嫂
美国黄道十二宫杀手,FBI追查
民国军统艳谍向影心,为行刺
不丹国王旺楚克,迎娶不丹王
美国安吉拉·哈里斯,疯狂约
重庆女黑社会老大王婉宁,强
杀人狂魔成瑞龙,抢劫强奸杀
帕斯卡拉干尸新娘真相,毛发
加拿大湖怪奥古布古,体长
揭开重庆鬼洞尸骨之谜,白莲
南极哥斯拉竟真实存在,藏在
埃及图坦卡蒙的诅咒,杀人于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吗,美人
日本最诡异的笑脸男事件,日
探索重庆鬼洞之谜,白莲教众
【图】史上最全苍井空的a片
【图】世界十大太阳镜品牌排
【图】世界上最便宜的旅馆,
【图】约翰·凯奇无声音乐
【图】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
【图】世界上最大最凶残的鳄
【图】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图】最美英语老师肖珠,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