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科技探索 > 手机访问:m.94677.net

能存下整个互联网的DNA“硬盘” 百万年后仍可读取(5)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5-05-06 06:59:42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Ahmad Khalil说:“他们做了非常特殊的工作,将DNA转化为可读的形式,书写活细胞的记忆。我觉得这是合成生物学一个非常酷的新方向。”


数据存储的未来:把宇宙写进DNA


 


嗨,莎士比亚,快到DNA里来


DNA存储的设想,据说诞生于酒吧中。当时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副所长Ewan Birney和同事Nick Goldman在德国汉堡市的一家酒吧里苦恼着用什么可以替代昂贵的存储硬盘和磁带、以便处理日益繁多的数据。后来两人开玩笑说,DNA就是一个很好的存储设备啊,你看猛犸象就让我们了解了数万年前的许多信息。讲完,两人都立马意识到这不是不可能的,于是,伟大的构想就被写在了餐巾纸上(果然灵感无处不在)。


2013年的时候,历经三年时间,Ewan Birney和Nick Goldman的研究团队就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们把154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张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JPG格式图片、一份关于DNA分子结构的PDF学术论文、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26秒片段以及一个编码系统文档统统存进了微量的DNA里!


有关DNA存储的研究


Ewan Birney和Nick Goldman的研究为数据存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除了他们之外,也有其他科学家致力于DNA存储的研究。


同样在2013年,阿根廷科学家近日成功将该国国歌旋律以人工基因编码形式植入某种细菌染色体中。


2012年9月,哈佛医学院教授、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多届ICG大会的演讲嘉宾)的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表示,他们将一本5.34万字的书籍、11张图片和一段Java程序存进了不到一沙克(亿万分之一克)DNA中!有人根据这个比例换算得出,1克DNA将能存储700TB数据,相当于1.4万张蓝光光盘,或233个3TB的硬盘。而George Church教授则表示:“今后,拇指大小的设备或许就能存下整个互联网的信息。”


还有更早的。据悉,2012年,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和德国一研究所合作,用三文鱼的DNA制造出单次写入、多次读取的存储器;2007年,日本科学家成功使用细菌DNA储存数据;而早在1986年,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被称为科学狂人的科学家Joe Davis就成功将5×7像素的图片编码到DNA中。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DNA来存储数据


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是好玩,或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常说,现在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想想你旅个游就能用高清照片和视频把4G的相机存储卡拍满,一年下来下的电影得存满250G的硬盘,你的搜素行为信息、网络自媒体上发布的信息、上传网盘的资料……永远有服务商帮你备份,何况这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你,以及N多的内容提供商。照这个产出数据的速度,即使摩尔定律一直管用,这存储硬件的性能提高速度也跟不上人类产出数据的速度。


我们应该开始担忧数据泛滥可能带来的威胁,也无怪乎讲述大数据时代取舍之道的《删除》一书已出版就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唐?普赖斯奖”等奖励和主流媒体的好评。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科技探索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