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94677.net

为何郑成功在日本也被尊称为民族英雄?(5)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5-06-25 07:18:18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郑成功攻不下漳州,于是退守海澄,将此地打造为郑军屯放辎重的要镇。他征调当地百姓,将“旧有王都土城,连而为一,并筑短墙,安大小铳三千余号,周围环以港水,外通舟楫,内积米谷军器……以为长守之计”。

  1653年,衔命征剿郑成功的平南将军金砺奏请增兵,率大军来袭,以数百门大小铳炮日夜轰击海澄城,“无瞬息间断”。郑军突围不成,只能坐着挨打,死伤甚众。城墙被轰垮丈余,成功亲自领兵堆石。危急之时,郑成功将自己的招讨大将军印作为悬赏报酬,并亲自督战,又埋藏炸药,诱敌深入后引爆,最后终于大败清军,金砺只勉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那么,为什么在海澄人的记忆里,郑成功不是海澄的守护者而是侵略者?也许后人把国姓爷之子郑经(曾围海澄83日)的账错计在父亲头上;也许郑成功围困海澄确实颇为惨烈,只是史书不载。更可能是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国姓爷就是与战争、饥饿脱不了关系。其实不仅是海澄,在漳州、潮州一带,民间似乎对这位国姓爷都没有太美好的记忆。

  但另一方面,在海澄之战,郑成功身先士卒,赏罚分明的作风,也让他建立了威信,原本散布东南沿海的草莽势力,逐渐收归于国姓爷的手中,让他成为清朝不可小看的武装力量。

  顺治招抚费周章,成功议和赢先机

  1652年,郑成功一连打了几场胜仗,给予满清重大威胁。清廷于是改变战略,采取招抚的手法,并由顺治皇帝亲自主导。郑成功则采取“将计就计,权借粮饷,以裕兵食”的对策。

  或许因为他这出戏演得太过逼真,使得后世史家对他产生了不少质疑,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清朝挟父逼子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郑成功狡狯的一面,也能体会郑成功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顺治首先给郑氏父子加官晋爵,在1653年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封郑成功为爵位更高一级的海澄公。同时将私自偷袭厦门的官员加以处置。为表诚意,还从福建撤回大军。

  满清同时使郑芝龙写信劝降,不料郑成功却回给父亲一封义正词严的信,文中戳穿满清挟父逼子的伎俩,大骂当年清朝对父亲不守信用,为父亲目前的待遇叫屈。再而指责清兵偷袭厦门之罪,又夸口自己兵粮充裕,屡克清军。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说清朝应该干脆给他三省之地,那么他不但能为清朝戍守沿海疆土,还能有余裕上税给朝廷。

  另一方面,郑成功知道满清皇帝既有议和之念,地方守将便有所顾忌,他于是趁机出兵福建各地征粮,得饷金20万,米粮5万多石,比隆武朝廷过去在闽征税的总和还多。

  1654年,顺治又加封他靖海将军官衔,许诺他泉、漳、惠、潮四府之地,这已经比郑成功过去真正能控制的地域都大了。顺治让他保有自己的兵马,发给粮饷,且属下文官武将均由他斟酌任用,而“海上的盗匪,有机会你就讨伐一下吧”。给予的条件可说是极为诱人了。

  但郑成功退还了皇帝给予的敕书与印玺,只是坚持要浙、闽、粤三省之地。由于皇帝特使往返于北京与闽南,路程至少两个月,郑成功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对方土地取粮,甚至进行武装骚扰,以表现强硬的态度,可能也借此证明自己有能力以武力夺取三省。

  他让张名振(属鲁王旧部,应不属于郑成功直接管辖)、陈辉在1653秋至1654年春进攻长江口,张名振甚至一度占有崇明岛。在议和期间,郑成功还联系当时在云贵的永历朝廷,邀请永历的主要大将李定国从西南出兵,对清朝首尾夹击。

  这时清朝的官员已看出郑成功的用心,警告皇帝说郑成功“心雄胆大,明明要挟。虽然归顺,实怀二心。”顺治在1654年旧历八月三度饬谕郑成功,派遣特使,南下招抚。清廷同时也征调大军到福建备战,摆出抚剿并施的姿态。

  这次郑成功态度更加倨傲,不愿派人谈判,只写了个便条让来使带回,要求顺治的特使到安平相见。特使无奈到了安平,却看见郑成功的大军“列营数十里,旗帜飞扬,盔甲鲜明,密布锹藜鹿角,设伏据隘,好似铁桶”。见面后双方又为先剃发还是先开诏闹得不欢而散,两位特使不告而别,返回泉州。

  与此同时,郑芝龙又派了成功的胞弟郑世恩前来游说。兄弟相见,郑成功终于真情流露。郑世恩声泪俱下,说如果成功再不受抚,恐怕在北京的父亲一家老小性命不保。但郑成功表明:我一日不受诏,父亲就一日能在北京荣华富贵,我一旦剃发受诏,那父子下场都难说了。


 

  郑成功在这次议和后给父亲写信,信中说:“和议实非初心。不意清朝以海澄公一府之命突至,儿不得已按兵以示信,继而四府之命又至,儿又不得已接诏以示信。至于请益地方,原为安插数十万兵众固圉善后之计。……在清朝罗人才以巩封疆,当不吝土地;在儿安兵将以绥民生,当必藉土地。……天下间岂有未受地而遂称臣者乎?天下间岂有未称臣而轻剃发者乎?……清朝若能信儿言,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最后他又说,“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耳。”

  在给弟弟的信中,则说得更加坦白决绝:“兄之忠贞自持,不特利害不足以动吾心,即斧钺相加,亦不可少移吾志。何哉?决之已早而筹之已熟矣。”话既至此,郑成功与清廷的谈和也宣告破灭。但郑成功借由和谈,已争取了两年的休息与准备。趁着清使回京,郑成功主动出击,先取漳州,得饷100万两,接着攻克同安、南安、惠安等地。1655年,他再攻下仙游,士气大振。

  后世史家常常争辩郑成功在1654、1655年间与清廷的谈判,究竟是不是真心想邀地求和。知道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的,恐怕只有郑成功自己。但郑成功熟知兵不厌诈之理,擅长声东击西之计,却是十分明白。无论如何,郑成功从未接受清朝提出的优渥条件,在议和当中,保持着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并始终采取主动,在其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此后,双方虽然继续书信往来,但已是唇枪舌剑,几至撕破脸的地步。满清于是将郑芝龙监禁,将后来降清的郑芝豹流放到宁古塔,并且派遣世子济度再次兴兵南下,准备与郑成功决一死战了。

  缟素临江誓灭胡

  郑成功得知济度率3万精锐南下,开始积极布防。他再度有惊人之举,将攻下的泉、漳属邑如惠安、南安、同安尽皆放弃,甚至将安平的郑芝龙宅邸也放火烧毁,拆毁漳州城墙,退守厦门与金门。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历史野史排行